三围小说网提供安德森文集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
三围小说网
三围小说网 历史小说 玄幻小说 重生小说 现代文学 网游小说 综合其它 两性小说 灵异小说 幽默笑话 穿越小说 武侠小说 伦理小说
小说排行榜 言情小说 军事小说 侦探小说 经典名著 官场小说 诗歌散文 都市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同人小说 竞技小说 完结小说
好看的小说 狼性村长 工地风情 乡下舂天 美女佳韵 借种经历 异域生活 吟语低喃 妙手神织 舂染绣塌 子夜子荣 忘年之性 昭阳趣史
三围小说网 > 诗歌散文 > 安德森文集  作者:安德森 书号:1571  时间:2013/12/22  字数:3155 
上一章   母亲十年祭    下一章 ( → )
    今年的1月7是母亲离开我十周年的祭。她的去世,留给我一个终身都无法弥补的遗憾,那就是在她病危的时候,我当儿子的无能竭尽全力挽留她和我多相守一天。我在这个十年间,这份遗憾深深地使我思念母亲,她在世时的事情历历在目,在此时此刻,我就用对母亲的回忆,来作为我对她的怀念和深爱,当成花环奉献在她的坟前,以弥补一点点无能的遗憾吧!

  我的母亲出生在1931年的宜宾,一个家庭小手业家庭,外婆是个家庭妇女靠帮人做鞋底,袜底,外公靠教点私塾维持一家八口人的生活。母亲占老大,对贫苦人家的孩子来说,正如常言道:“出林笋子先遭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母亲除了帮外婆做手工活外,还和二舅一起走路去赵场买些东西到宜宾来卖,赚点小钱帮助家庭。大概是她19岁,由父母包办了一个婚姻,嫁给了那个姓赵的男人,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几年,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解放了,不知道为什么,听母亲说他打了解放军,就被捕了,母亲在家庭的压力下也就和他离婚了,大女儿改名跟母亲姓,儿子判给了那个男人。抗战争期间日本的飞机经常空袭宜宾,母亲一家都逃到了外婆的老家—赵场。那时我的三舅得了眼疥,双眼睛看不见,母亲背着他跑警报。母亲听别人说,用白牛的虱子血来滴眼睛可以治好,母亲就到乡下去找,帮三舅滴眼睛,直到滴好。后来,外公调到了温江公路养路段工作,一家人就迁往成都的新津县定居,母亲和三舅留在了宜宾。我的那个大姐也跟了婆婆去了新津,由外婆外公抚养。三舅那时年轻不懂事,喜欢去赌,有一次他把家里的两个桢楠木的大衣柜都输了。母亲知道后,又用钱去把柜子买回来,因为它们是外公的传家宝。多年后,三舅又需要用那柜子,母亲二话没说,就给了他一个。

  后来,母亲跟着外公去屏山修公路,又在修宜塘公路期间认识了我的父亲,由外公同意下母亲和我的父亲结了婚,1958年有了我,母亲修路结束后,由于一直在军分区幼儿园工作,我还好,没有在1960年中国的大饥荒中饿死。1966年家里又有了我的妹妹。母亲为了这个家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因为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在我的记忆中他很少回家,有时一年过年回来一次,感觉他不太顾家。有一年的夏天,父亲带回家一个阿姨,说是来治病的,住在我们家十好几天。后来,母亲在一次和父亲的争吵中,我才隐隐地意识到,那个阿姨是我父亲在外面的相好。对此单位的调查组到了我们家,他们讯问母亲,父亲是否有那样的生活作风问题?母亲誓口否认,保护了父亲。因为那个年代有这样的问题轻则开除工作,重则判刑。妹妹两岁了,由于母亲要上班,我那时上小学,没有人带妹妹,所以父亲就把妹妹带去跟他一起。母亲为了我能读上那时的宜宾重点小学,她几次去找了军分区的领导开介绍信,才上了那所小学。母亲起先在宜宾军分区的幼儿园当浆洗工,兼做一些厨房的杂活,因为工作上的事,由于她的正直和要强和那个园长产生了点矛盾。后来,那位领导就公报私仇,安排母亲去了建筑工地做小工。那正是宜宾“文革”的派武斗最烈的时期,母亲每天仍然坚持去翠屏山后山的工地上班,邻居们都劝她不要冒险去上班,她就是不听。早晨,她从沿水溪一路到工地,到处都是在武斗中打死的尸体,好恐怖啊!母亲仍然勇敢地穿过这些腐臭气,走向工地坚持上班。有一天,妈妈被工地上的五个叔叔用担架抬回家来,我看见妈妈的头上回还有些血迹,我知道母亲在工地受伤了。我只是呆呆地看着不知道怎么办,只觉得好悲伤,想哭又不能哭。后来她‮体身‬恢复了健康,又在军分区的木工场当炊事员,干了大概两年,工程结束了,所有人员都下了,母亲也就失业了。父亲就叫母亲把我们一家都迁到他那里去,母亲坚持不迁,她想那样对儿女今后读书有利,只是去了父亲那里做些小工,维持家庭的生活。

  大概是1971年吧,在新津的外婆一家准备迁回宜宾定居。当时我的幺舅,小姨都没有工作,他们先期来到了宜宾,就住在我们家。母亲那时的工资也很少,父亲每月寄十五元钱回家来,母亲没有任何怨言,把她的弟妹安顿好,还给幺舅买烟。小姨说要买自行车,母亲又垫钱,找关系给她买好,送到温江去。外婆外公要坐藤椅,母亲也从宜宾买好,送到新津,过时过节,也没有忘记给外婆外公寄一十、二十元钱,表示她自己的孝心。母亲对她的婆婆也是够孝道的了,我记得那是“生活关”困难时期,母亲在军分区得了一张在“岷江餐厅”的进餐券,她就让去吃,要我一起去,母亲说“小孩子有吃在后头。”就把我拉走了。住在乡下,父亲因为工作很少去看望,母亲就常常给送油去,关心的生活,有时采点草药来城里卖,母亲就留她在家吃顿饭。在农村,因为没有劳动力,年终就要补生产队的钱,才能分一年的口粮,母亲又去帮补上。大概是在1968年死了,农村的亲戚来告诉我母亲,父亲还是没有回去看最后一眼。母亲个人到了农村把安埋好,没有让父亲担心,也没有听母亲为此埋怨过父亲。虽然母亲尽了自己的力量表示自己那份对家人的爱心,但是,由于在家里只有母亲没有读书,文化水平最低,他们还是在心底里瞧不起母亲。我记得,有一年过年二舅来看母亲,二舅打发了我两元钱,后来,二姆好几年了都还在说母亲没有教育好我,随便要别人的钱,让母亲很生气。所以母亲教育我们“人穷,志不能短。”“别人的就是别人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要有自己有,说话才硬揍。”我们家一直都很穷,没有多少宽余的钱,母亲常教育我们,用钱要:“量入为出,计划开支,约有节余。”“平时省来急时用。”“三穷三富不到老。”“今当有思无,莫把无时当有时。”这些对于我今后管理家庭经济都有很大的帮助,为我战胜生活中的困难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我们住在一个老四合院里,一共有五家人,厨房和堆柴火都是共用的,因此有时我家的东西被别人拿了些去,母亲也不太计较。她说:“与人相处要吃得亏,才打得堆,斤斤计较是搞不好邻居关系的。”而且对邻居有困难时母亲总是尽量帮助他们,也不求什么回报。但是如果邻居帮助过母亲,她常常在记在心里,对我们说:“知恩要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有时我们借了邻居的东西,母亲要求我们要记住还,她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而对别人借了我家的东西,母亲也不问,别人忘了就算了,如果下次那人来给母亲借东西,母亲还是尽量帮助,也不提以前的事。母亲常常说:“远亲当不如近邻,远水救不了近火。”这样,虽然我母亲的个性很强,也没有和邻居发生什么大矛盾,更没有和院里的人吵过架。我们那院子里的几家人就像一家人一样,都无偿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大家都像亲人一样互相称呼,过得很和睦又快乐,关系也很融洽。那种不是亲人的亲情真让人永远怀念。

  1972年了,宜宾市藤器社(现在的塑料二厂)找一个炊事员,由居民委员会的丁主任介绍,母亲才有了固定的正式工作,结束了临时工的身份,母亲才安心下来。把妹妹也从父亲那里接回来了,在宜宾读小学,我也读初中了。有一次,母亲的大儿子来看她,她为了这个家庭的安定,没有认。我知道她一定忍受了‮大巨‬的痛苦,因为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当然也可能对我的那个哥哥伤害太大,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来找过他的妈妈了。母亲由于对我的大姐也关心太少,也可能是无力去关心,所以我的大姐内心很恨母亲,连母亲去世了,她也没有回来看母亲最后一眼。母亲的同事又是个有癫痫病的妇女,母亲总的在工作上多做,让着她,也不和她计较。几次她发病时,母亲总是从地上扶她起来到上,关心帮助她。为了防止她清洗大瓮锅发生危险,母亲坚持个人洗。厂里有个孤老头,来食堂吃饭,母亲总上尽量照顾他,有时还特意给他把饭蒸筢一点,有利于消化。厂里的同事家有大凡小事,母亲总是主动前去帮忙,尽心尽力做好事让主人满意。  WwW.SsVvxs.Com
上一章   安德森文集   下一章 ( → )
安德森文集无弹窗是安德森的经典之作,三围小说网提供安德森文集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三围小说网是安德森文集无弹窗阅读就选之站,安德森文集无弹窗精心整理出精选。